關于警惕以“解債服務”為名實施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提示
發布時間:
近年來,全國多地出現諸如“眾合XX” “權行XX”等所謂“解債機構”,以提供“債事服務”、化解債務糾紛為由,收取高額服務費,騙取債事當事人錢財,涉嫌非法集資、詐騙等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立案打擊。
這類所謂“解債機構”未獲得金融管理部門許可備案,不是金融機構或地方金融組織,只是一般市場主體,不具有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金融業務的資質。其主要作案手法有:“畫餅” “利誘” “造勢”。
“畫餅”,就是指有關“解債機構”宣稱可以在債權人、債務人之間搭建服務平臺,甚至能夠有效化解法院難以執行的呆壞賬,承諾在收取債權人的咨詢服務費、債務人的履約保證金后,通過現金分期、以物抵債等方式,可以實現債權清收、債務代償。實際上,所謂的“解債機構”通常不審查債權債務關系的真實性,也不采取任何實質性的解債措施,本質上是以“解債”之名行“詐騙”之實。
“利誘”,則是謊稱債事當事人在繳納債權金額20%-60%的費用后,債權人即可獲得全額甚至明顯高于債權的現金或實物回報。實際上,“解債機構”并無任何實質性經營,無法產生利潤,高額回報的資金來源于拆東墻補西墻,所謂的“以物抵債”主要是靠虛抬抵債物品的價格。解債申請人極易陷入“龐氏騙局”而受到“二次傷害”,致使繳納的解債資金血本無歸。
“造勢”,則是有關“解債機構”通常會以“具有央企、國企背景” “提供等額資產保障”為噱頭,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虛假宣傳,設置類似傳銷的層級獎勵制度,仿冒金融機構設立線上網站、手機App、微信小程序、線下實體經營網點等方式,誤導債事當事人及社會公眾加入,快速擴張。
在此,提醒廣大公眾通過協商、調解、仲裁、訴訟等合法方式來解決債權債務糾紛,保持警惕,理性投資,保護自身財產安全,防止落入披著“解債服務”名義外衣的非法集資陷阱。
發現相關機構以提供“債事服務”為名從事非法集資活動,可以通過“12345”政務服務便民熱線、支付寶“贛服通”-金融服務-非法集資隨手拍,或縣處非辦、公安部門公布的舉報方式舉報。有關部門將根據舉報線索予以核實,依法打擊處置,并依據相關規定對線索舉報人予以獎勵。
縣處非辦舉報熱線:2552118
縣公安局舉報熱線:110